
新政函〔2024〕5号
新乐市人民政府
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新乐市人大常委会:
2024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全面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目标,在新发展阶段持续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一)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市委、市政府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轮训,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6次,各级政府部门通过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专题学习会、读书班等形式组织全体工作人员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走深走实。
(二)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市委书记李明政同志主持召开了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听取部分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明确依法治市7个方面31项重点工作,审议通过了《新乐市行政争议“三源同治”工作方案》《新乐市深化“三级书记抓法治”工作格局重点工作责任分解方案》和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措施及责任分解。8月17日,市政府市长宫世友同志在新乐电视台公开“谈法”,以“全年学法、年初谈法、年中用法、年末述法”的总思路整体推进,确保法治建设工作中年初有计划、年中善用法、年末见成效。
二、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开展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深化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通过网上巡查,发现问题15条,对重点领域案卷进行评查,发现问题12条,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重点行政执法活动开展检查10次,发现问题7起,已全部整改。聚焦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入开展基层行政执法不规范问题专项整治,开通12348执法质量反馈热线,并建立“行政执法监督+12345便民热线”双向联动合作机制,及时了解并高效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热点、难点问题,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力度,提高行政执法监督能力和监督实效。
(二)推进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加强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对全市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公共法律知识和专业法律知识培训、考试,指导各执法部门和各乡镇(街道)自行开展学习培训4次,集中开展法律知识培训6次。组织开展罚没资格年检,确保行政机关罚没主体资格的合法性。拓宽社会力量参与行政执法监督渠道,设立行政执法企业监测点7个,通过走访、座谈会听取企业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执法单位、行政执法人员执法不规范问题,进一步提升监督效能,为全市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搭建乡镇(街道)与执法部门联动桥梁,由执法部门围绕本部门执法事项对乡镇(街道)开展培训,确保下放权力“接得住”“管得好”。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共办理轻微不罚、首违免罚案件119件,免除罚款51.335万元。
三、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一)强化法治保障。严格贯彻《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河北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办法》,督导市、乡、村各级各部门全部配备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健全完善了政府常务会法律顾问列席制度。
(二)加强合法性审核工作。完善了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和工作机制,认真负责做好政府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工作,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2024年共审查各级各部门文件82件,提出意见建议161条。
(三)扩大公众参与度。深化政务公开,对城乡建设、服务民生等重点领域信息全方位、多视角公开,有效满足公众对政府的信息需求。在市政府网站开通了《调查征集》栏目,各机关事业单位通过栏目向社会征集意见,使行政决策更贴近和反映民意。健全市民代表·市长恳谈会制度,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与市长面对面交流,全方位征求意见,改进市政府工作。
(四)加强规范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认真执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健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机制,推动诉源治理。探索实行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与社会治理融合,完善“府院联动”机制,加大行政争议诉前化解力度。截至目前,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15件,化解40件,有效发挥了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
四、护航法治政府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践行“浦江经验”,按照“1481”多元解纷模式实行“人民调解+司法确认”“1+N”的团队调解模式(即1名主要调解员+N名辅助调解员),增强纠纷承接能力,推动纠纷“能引尽引”。2024年共排查矛盾纠纷1501件,化解1456件,调解成功率97.1%。出台了《新乐市行政争议“三源同治”工作方案》,调解行政案件46件,形成了“党委领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共治共享”的化解大格局,让行政争议化解在诉前,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升。“三源同治”工作机制被中共石家庄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公室列为2024年“法治为民办实事”重点培树项目。
(二)深入推进普法宣传教育。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深化“每月一主题”普法宣传活动,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3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40000余份,接受法律咨询100余次。
(三)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水平。全面贯彻落实《石家庄市公共法律服务促进办法》,进一步加强市、乡、村三级实体平台建设平台。依托“普法超市”“普法物品免费发放机”,大力推广“石家庄市公证顾问、律师顾问”微信平台,全市签约群众达50000余人,解答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全面实行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证明告知承诺制,设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仲裁法律援助工作站,开通了农民工“绿色通道”,完善了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建成军地法律援助工作站2个,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15件。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参与起草合同198件,出具法律意见62件。开展“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律所联商会等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开展“法治体检”,助力民营经济。
2024年,我市获评第三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被石家庄市评为依法行政优秀市、法治宣传教育优秀市。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离群众满意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仍需再提升,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上需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深化具体措施。二是工作创新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工作机制不够多,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等工作存在碎片化、被动化倾向。三是法治政府示范创建还需贯穿日常工作中,以执法规范、智能高效、人民满意的标准持续推进。
2025年,我们将以坚决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有力的措施,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创特色、争一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一是在服务中心发展大局上再发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打好打赢“三场硬仗”,深入落实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在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上再深入。认真践行执法司法为民理念,深化执法司法责任体系改革,全面落实执法监督、执法培训、执法服务,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提升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三是在落实法治工作机制上再健全。进一步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法治建设工作不断上台阶。
特此报告。
新乐市人民政府
2024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