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适老模式
新乐市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新乐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乡村振兴
新乐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发布《新乐市2025年主要粮食作物主推
技术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6-07 14:10 来源:农业农村局 【字体: 打印

各乡镇(街道)局属有关单位:

根据河北省农业农村关于推介发布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通知》的文件要求结合我市粮食产业特点现发布新乐市2025年主要粮食作物主推技术实施方案,详见附件。

  

附件:新乐市2025年主要粮食作物主推技术实施方案

 

 

 

                            新乐市农业农村局

                                202567

 

 

 

 

附件

 

新乐市2025年主要粮食作物主推技术

实施方案

 

为实现我市主要粮食作物高产稳产提供技术科技支撑,特制定《新乐市2025年主要粮食作物主推技术实施方案》,现予以印发。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良种良法相配套、节水节本绿色发展重点,通过农机深松整地技术小麦玉米创新型管网分布式浅埋滴技术小麦一喷三防技术,玉米中后期“一喷多效”节药增效技术等技术的示范推广,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粮食绿色安全生产,为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强化我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形成推广合力,在全市推广应用优质、节水增效、绿色安全关键生产技术,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实现粮食持续稳产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三、技术要点

(一)农机深松整地技术

1.技术概述:为有效打破土壤犁底层,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农机深松整地是指通过拖拉机牵引深松机械,在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松动土壤的一种机械化整地技术。实践证明,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打破了坚硬的犁底层,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通透性,改善了耕地质量,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增产增收情况:小麦亩增产率9.69%、玉米亩增产率11.71%,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为3.59%

3.技术要点:农机深松丰产技术是以农机深松整地技术为主体和基础,融合旋耕、施肥、播种等机械作业技术形成核心,并吸纳种子、土肥、植保、田间管理、秸秆还田等多项技术与之配套而成。提炼出了8种深松作业模式,明确了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实现了技术模式的标准化、精简化和套餐化。

4.适宜地区:全市适宜深松作业地区。

5.注意事项:一是深松机具与配套动力相匹配,确保深松作业质量;二是强化宣传与培训,切实提高机手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三是深松作业后要及时合墒弥平裂沟;四是农机农艺高度融合,最大化发挥农机深松整地技术效果。

(二)小麦玉米创新型管网分布式浅埋滴技术

1.技术基本情况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小麦播种同时完成播种和铺设滴灌带作业,将滴灌带浅埋于地下3cm左右,供小麦、玉米两季作物使用(一铺两用),待玉米收获后利用专用机具将滴灌带回收。在小麦播种前将支管一次性深埋,能够更省工、省事、对争取农时、减少用工、消除机械作业障碍、降低每年更换支管费用等都有显著作用。采用该技术的地块,小麦播种前整地(旋耕或翻耕)时,平行于支管方向作业或者把支管两边当成横头作业,小麦玉米播种按正常方向进行。

2.技术要点

1)浅埋滴灌地块,安装之前根据地块地形、土质、井深等设计单元大小、材料选型等铺设方案。

2)滴灌带支管采用开沟深埋方式,沟宽12cm,沟深35-

40cm;滴灌支管采用耐压的PE硬管,型号为6375; 滴灌支管埋设深度为:地面至支管顶部的距离不少于10cm,最好30cm,保证农机在地面正常作业,不损坏支管。

3)滴灌支管与滴灌带连接,滴灌支管至地面距离采用硬质盲管,盲管顶部安装三通阀门,然后直接与地面机械铺设的滴灌带进行连接,三通阀门与地面持平。

3.提质增效

1)减少人工费。该项技术,由原来的一年四次支管拆装(小麦播种后铺支管,并把毛管与支管连接好;小麦收割之前分离支管与毛管的连接,再撤出支管;玉米播种之后铺支管,再把支管和毛管连接好;玉米收割之后剪断毛管与支管连接,并撤出支管),改变为第一年两次拆装(小麦播种前铺支管,播种后连接支管与毛管;玉米收获后剪断毛管与支管连接,不用撤出支管),从第二年起不用铺支管,直接小麦播种后把支管与毛管连接,玉米收获后分离开支管和毛管。简化了工序,同时每年每亩地节约40-50元的人工费用。

2)减少材料费。该项技术,一次支管改造可以使用7-10年以上,比之前使用方法减少2-3次支管更换的材料费和人工费。

3)提高机械作业率。该项技术,支管深埋10cm以上,不影响播种、收获、植保等农机作业,增加农机操作的便利性,提高农机作业效率。

4)争取农时、促高产。玉米播种时,不需要人工拆装支管,可以实现边播种边浇水。即:播种完成1-2个浇水单元,就可以进行浇水,促进玉米早出苗。从农时来说占了很大优势,春争日夏争时,这就为玉米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三)小麦一喷三防技术

1.技术概述:小麦抽穗灌浆期是防治以麦蚜和白粉病为主的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小麦一喷三防是指在该时期将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混合一次喷雾,达到减轻小麦中后期病虫危害,增强小麦抗逆性,防干热风、防倒伏,增加小麦粒重,实现小麦稳产增产的目标。

2.增产增效情况: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一次性喷施达到省工增效的目的。实施一喷三防可使小麦增产20%30%

3.技术要点:当麦蚜百株蚜量达500头以上,天敌与麦蚜比小于1:150或白粉病病株率达20%时,应立即开展一喷三防。在5月上中旬进行。

杀虫剂推荐:吡虫啉、吡蚜酮、马拉硫磷、抗蚜威、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及含有以上成份的复配制剂。

杀菌剂推荐: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己唑醇、苯醚甲环唑、腈菌唑、氟环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多抗霉素、春雷霉素及含有以上成份的复配制剂。

叶面肥:磷酸二氢钾、磷钾为主的水溶性肥料、其它叶面肥等。

取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各一份,采用二次稀释法配制药液,均匀喷雾。喷药时要上下均匀打透,亩用水30kg45kg避开中午前后气温较高时段喷药,避免出现药害和中毒。

4.注意事项

1)严禁随意加大药量、肥量,以避免药液浓度过高,造成肥害、药害;配制农药时要采取二次稀释法,以提高药效,亩用水量不少于30公斤。

2)一般选在上午911时和下午46时喷施。要喷洒均匀,尤其是要注意喷到下部叶片。在喷施前应留意气象预报避免在喷施后24小时内下雨,导致一喷三防效果降低。

3)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人员防护防止中毒,并做好施药器械的清洁工作。

)玉米中后期一喷多效节药增效技术

1.技术概述:玉米中后期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病虫害的集中发生危害期。玉米穗期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玉米南方锈病、褐斑病、弯孢叶斑病、穗腐病等。后期穗腐病产生的毒素,严重影响玉米品质,引起人和家畜、家禽中毒。利用植保无人机,科学配比杀虫剂、杀菌剂,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等开展“一喷多促”,可提升抗逆、减少损失、提升单产,有效控制玉米南方锈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的发生,确保玉米生产安全。 

2.增产增效情况:玉米产量较常规防治区平均增产率达到5%以上。

3.技术要点:玉米中后期即玉米大喇叭口期至乳熟初期,根据病虫害发生实际情况,适时实施一喷多效飞防作业,即一次喷施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可起到防治棉铃虫、粘虫、穗蚜、红蜘蛛、玉米螟、褐斑病、大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玉米顶尖腐烂病等多种病虫害,防止倒伏和增产多重效果。且玉米中后期植株较高,病虫防治进地难,通过植保航空飞行器、等先进植保机械的应用,可以解决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瓶颈难题,实现玉米保产增产、高产稳产,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目标。飞行作业参数参照全国农技中心《秋季主要粮油作物植保无人飞机一喷多促技术指导意见》,作业时环境风速应小于三级风≤3.3m/s);针对现有主流植保无人飞机,建议飞行速度3-5m/s施药液量1.5-3/飞行高度离作物冠层的高度根据载荷重量适当调整,载荷重量<30L的飞行高度 2-3m、载荷量≥30L的飞行高度3.5-4.5m。施药前应根据飞行高度确定有效作业喷幅,确保喷幅边缘有足够的药液沉积量。

4.注意事项:1所选杀虫剂要持效性和速效性相结合,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推荐剂量用药,做到科学轮换用药;2采用二次稀释法配制药液;3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降雨前两小时内防治的,雨晴后要及时补防;4施药作业时,环境温度不超过30℃,宜选择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施药作业。

四、保障措施

为保障主推技术顺利实施,成立了由主管局长为组长,农技推广中心、种植业股、科教信息办、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市种子公司等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小组,统筹协调任务落实和工作推进。同时成立了由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为组长,技术站、植保站、土肥站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技术方案制定、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

 

 

 

此件公开发布